湖南非遗名录中收录了

哪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他们的现状如何?

下面进入湖南都市频道

湖南省文旅厅联合推出的

“非遗传承,有味发现”系列报道

第一站

长沙棕编

在长沙三王街牌坊下,今天带我们发现非遗的向导是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宋国庆,说话间老人就从街面上走过来接过了向导旗。

<,/section>

宋国庆,长沙棕编第三,四代传承人的经纪人。宋老介绍现在长沙棕编的第三,四代传承人都患有听力和语言障碍,为了宣传和保存长沙棕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被聘请为两位传承人的经纪人。

跟随宋老先生,摄制组一行来到了长沙坡子街火宫殿,镜头前这位名叫黄小平,是长沙棕编第四代传人。虽然只能通过手语和写字交流,黄小平总是带着笑容邀请过路游客试玩自己的棕编制品,让摊位前聚满了人气。

宋国庆介绍,早在清末长沙地区就有人用棕叶编制蜻蜓、蚱蜢等各类昆虫,在街头叫卖。那些用棕丝串起的鸟、虫,黄中带青、清新朴实,在艺人手中微微颤动,仿佛活的一般,引来孩童和路人驻足远观。

不过这些新鲜棕叶编制的物件放不了几天就会退去青色,也就不那么生动了。为了方便保存,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长沙县人易正文,外号“棕编易”,对工艺进行了改变,改新鲜棕叶编织为干棕叶编织。

干粽叶编织传承到黄小平手中已经是第四代。黄小平摊位上摆放的这些不同种类的动物,昆虫形态编织产品就是传统的棕编产品。作为第四代传人,黄小平在承接前辈手艺的同时也在棕编上有了自己的创新。比如这种微型棕编,还有专利产品棕编咬指蛇就很受大家欢迎。

接下来宋国庆带摄制组来到长沙望城铜官窑,在这里我们将见到长沙棕编的第三代传承人周佳霖,周佳霖与黄小平是夫妻,在多年的创作过程中,两人配合默契,推陈出新。

在长沙望城铜官窑的非遗就业工坊,周佳霖从选料到制作,全流程跟摄制组展示了一回棕编过程。每年4月初左右,周佳霖就要在长沙范围内开始采集嫩棕叶,用排针将叶划割成细棕丝,经浸泡晾晒等工序,制成颜色深浅不一的材料备用。

棕编的编织手法很多,提包多用胡椒眼技法,即将等距排列的经线相交叉成为菱形,再用2根纬线穿于菱形四角。动物昆虫形态采用结体穿插扎系的方法,而周佳霖现在要跟我们演示的是一种她改良的 植入金属丝骨架及混合多种材料编织方法,环套结编织法。

十分钟不到,一只虾的形态就栩栩如生出现在我们面前。除了棕编技艺的改进,周佳霖还一改以往棕编多以单个形态出现的面貌,给棕编作品加入主题,更创作了棕编画。

宋国庆介绍,周佳霖是自己的女儿,起初周佳霖学的是画画,机缘巧合一次参赛时遇见了长沙棕编第二代传人邬伏秋,看到前辈的棕编制品对棕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佳霖和同样有听力和语言障碍的黄小平当时都是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同学。黄小平有绘画基础和钳工技术,先是帮助周佳霖制作各种精美包装,随后又跟随周佳霖学习棕编技艺。他们从街头摆地摊卖棕编起步,后来在阿波罗家润多商场租柜售卖工艺品。2009年,周佳霖在其居住的长沙市天心区碧湘社区的帮助下,申请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棕编艺术研究工作室。

周佳霖所创作的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大赛中获奖。她在棕编上获得的诸多荣誉,除了技巧以外,从师傅那里学到更为珍贵的是手艺人的磨炼与匠心。周佳霖现在手把手教授工人和学生,指导残疾人制作棕编工艺品。就是希望这项传统手艺,有人不断努力革新并不断传承下去。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分享 新浪微博

长沙社区通

快讯导航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互联网公开信息,经本站整理后方便网友查询。部分信息可能有错误或无法及时更新。您使用前请核实,社会有风险,请小心谨慎,以防上当受骗!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想删除或者修改页面内容,请直接联系我们修改删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