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用摄影发现了张家界?
所属分类省内快讯更新时间2022-09-22

图片
云雾缭绕的武陵源。彭斌 摄

自古以来
山川胜景由丹青而名
由文章而闻的故事屡屡见于典册和史志
而摄影发明之后
摄影以其巨大的传播力
感染力和影响力
成为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
最新、最强动力
成为文化品牌传播创新的重要途径

图片
白云飞渡天子山。曾启武 摄

2019年11月23日
第一届互联网与中国摄影旅游大会在安徽黟县举办
其间
由中国摄影家协会
推出的“摄影发现中国”十大景观
——坝上、恩施、黄山
九寨沟、喀纳斯、婺源、雪乡、元阳梯田
张家界、周庄被正式授牌
张家界的名字赫然在列
那么是谁用摄影发现了张家界?

图片
1981年,湖南青岩山(天子山)。陈复礼 摄
1979年春,32岁的新华社记者杨飞通过朋友推荐到当时还未成名的张家界林场,他惊异于这里的绝美风光,整整蹲了100天,拍摄了许多精美的图片,陆续在国内外各种报纸刊物发表了张家界风景照片300余幅,文章3万余字。

1979年10月,国画大师吴冠中应邀来湖南为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绘制巨型风景画稿,11月,他专程到湘西采风,有缘来到张家界林场,他被这里的风光深深吸引,写下了游记散文《养在深闺人未识》,发表在1980年元旦的《湖南日报》上:“为了探求绘画之美,我辛辛苦苦踏过不少名山,觉得雁荡、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这无名的张家界美。”“这里秀色不让桂林,但丹峦比桂林更神秘、更集中、更挺拔、更野!”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图片
自家斧劈•湘西张家界(水墨设色)。吴冠中
吴冠中先生回到北京,把湘西之旅尤其是张家界之行的感受告诉黄永玉后,黄永玉1980年5月来到张家界,不久又与沈从文一起再上张家界。此后,他三上张家界作画,并第一个在香港举办了“张家界画展”,受他的影响,香港著名摄影家陈复礼慕名而来。

陈复礼,1916年出生于广东潮安,1935年起,迫于生计先后在泰国、越南各地辗转营生,并于1947年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摄影。二十年海外生活的艰辛和精神的苦闷,升华了他对祖国的情感,也更加激发了他对艺术的追求。1981年,陈复礼在张家界进行摄影创作。1957年连续两年获香港摄影学会甲组月赛全年冠军,1958年与友人合创“香港中华摄影学会”,1959年起开始赴中国大陆地区进行创作。二十年海外生活的艰辛和精神的苦闷,升华了他对祖国的情感,也更加激发了他对艺术的追求。

图片
1981年,陈复礼在张家界进行摄影创作。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爱入名山游”,陈复礼深知这是历代诗人、画家成功的诀窍之一 ,在定居香港后的20多年里,他历游祖国的名山大川,先后登临了黄山、泰山、峨眉山等成名已久的经典景区,但1980年的四川九寨沟之行,使他感到人迹罕至的莽原荒山更有一种童话般神秘莫测的色彩,从中领略到重新发现和认识大自然的乐趣,而“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张家界自然引起了陈复礼的极大兴趣。

1981年4月,65岁的陈复礼由助手张泽成陪同,从香港取道上海,经过杭州、绍兴到长沙,和陈勃以及时任新华社湖南分社摄影组长王平会合,一起坐一辆小轿车,先到桃源,经过大庸到青岩山(天子山)。当时青岩山尚未开发,许多地方人迹罕至,王平安排陈复礼主要去腰子寨和黄石寨两个景点。在黄石寨陈复礼一行四人住在一户茶农家里,一连七八天时阴时雨,陈复礼等冒雨拍摄了青岩山的雨景《山色空濛》等作品。

图片
1981年 18期 中国旅游杂志 湘西游踪系列之山色空濛(湘西游踪四字为著名作家周而复题写)

1962年陈复礼发表的《中国画意与风景摄影》中提到:中国山水就是以极为简练的笔墨色调,运用散点透视做成无比广阔的空间,使观者产生画中有诗的境界。中国山水不仅给人以简练景物形象,而且使人从画面产生了耐人寻味的意境......不要以为中国画只是山水画,画里面虽然没有人,但画外却有人,因为这些山水写的是人的胸怀、人的意境、人的感情。

作品《山色空濛》在形式上是继承了中国山水画的传统: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在情感上则寄予了异乡游子对祖国大好河山由衷热爱,这种热爱体现在65岁的高龄冒雨上山进行拍摄,体现在不远万里从香港赶到青岩山,体现在拍完《山色空濛》之后并没有立即离开而是等候晴光到来。(当时香港另外一名著名摄影师简庆福也来到了青岩山,但他和陈复礼一起在腰子寨活动了一天就下山返回)

图片
1981年,黑猫。陈复礼 摄
在等候天晴的日子里,陈复礼拍摄了此行的另外一张代表作《黑猫》,当时他住的茶农家里有一只黑猫,健壮可爱,一身黑猫油光水滑,晶莹翠绿的双瞳,黑猫常常蹲在火塘边(四月的山上还非常寒冷),火苗上时时散发出一缕缕松柴的清香,这一切对于常驻在香港的陈复礼来说充满了温馨的农家气息,也勾起了他儿时在广东潮安乡下的回忆。为此,陈复礼多次想拍摄火塘边的黑猫,但苦于室内光线不足,仔细思虑一番,决定用闪光灯加长联线,从侧后方照明,构成阳光从窗口深入的效果,正面则利用门口的自然光,然后用三脚架稳定相机,采用1/8秒的慢速度拍摄,又为了虚化背景的水壶、火塘,采用了较大的光圈,连续拍摄了四五张才获得满意之作,日后,陈复礼多次向人提起,这一副充满乡土气息的《黑猫》,是他这一次青岩山猎影最满意的收获。

对《黑猫》的外界评价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当时的评论家联系到改革开放的背景“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黑猫》是对当时时政理念的一种图像回应;另一方面则是从湖南摄影史的角度出发,2009年湖南摄影师李晓英凭借着弱光摄影的风格一举获得第八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某种程度上在28年前的青岩山,陈复礼就发现了湘西地区弱光摄影的影像魅力。

图片
1981年12月总第18期 中国旅游杂志封面 附石苍松 陈复礼 摄影

天晴之后,陈复礼便继续进行创作,据当时陪同的老人介绍:陈复礼每天早出晚归,攀悬崖,爬陡坡,穿刺丛,寻找美丽风景。1981年4月22日下午,摄影师一行登上黄石寨顶上,准备拍摄落日余晖。他们从15时至19时30分,一直拿着相机,站在悬崖上,观察等候。16时,太阳从云雾里露出笑脸;17时,太阳在龙凤庵、朝天观、幺妹湾一带出现瑰丽的光柱、光条和光带。陈复礼显然深谙“黄金时刻”对于风景摄影的意义。

回到香港之后,陈复礼便在《中国旅游》杂志上,用整整十二个版面对张家界进行了隆重的介绍。

名为《附石苍松》的作品登上了当期杂志的封面,封底配文旅游新点:湘西青岩山风光。附石苍松是传统中国画里的经典题材,类似的构图曾出现在清初画家吴历的作品中。

图片
吴历作品《怪石苍松图》

陈复礼曾经写到:提到风景摄影,实在不能不重视中国画的传统。首先,中国具备了优秀的自然条件,从寒带到亚热带,奇诡秀丽的山川不知凡几。经过千多年来历代中国画家的刻意经营,在山水和风景创作方面,已发展到了高深的境界。所以从事风景摄影,而不考虑到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将是莫大的损失。借鉴中国画进行风景摄影的创作,简言之就是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艺术效果事半功倍。
图片
新华社摄影记者杨飞作品

图片
陈复礼摄影作品(赵朴初题字)

当期的《中国旅游》杂志内页上还有一幅作品,同样的场景新华社摄影记者陈飞早在1979年就进行了拍摄,陈飞和陈复礼众多关于青岩山的作品中,只有这一场景的视觉是重覆的,摄影中最出照片的地方总是会有不同的摄影师进行拍摄。陈飞拍摄的是黑白胶卷,影像更安静更抽象,对于还处在发现阶段的张家界,显然彩色影像的真实感觉更具有传播上的价值;陈复礼拍摄的是彩色胶卷,并配上了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的题字:可是武陵溪,春芳著路迷。花明催曙早,云腻惹空低。 (出自唐代司空图《春山》)相比之下,陈复礼的作品更具有传统中国画的气质,在传播上也更有话题。
这种创作方式是陈复礼在1980年代持续进行的摄影实验——影画合璧。影画合璧是在具有中国画意的影像基础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里的书法、诗词、篆刻等相关文化元素,摄影与绘画进行有机的结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陈复礼曾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我搞影画合璧,除了创新,还有一个意思,就是通过摄影与绘画联姻,来提高摄影艺术的地位,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注意,为画意摄影开辟一个新天地。
图片
2005年,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陈复礼“张家界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对于张家界旅游事业发展的贡献。

“当时《中国旅游》杂志主要在境外发行,那期的销量很好,很多读者看了这些照片,纷纷慕名前往张家界。”香港《中国旅游》杂志社副总编辑陈一年说。

也正是因为这次刊发的文章和图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张家界绝版山水亮相境外,拉开了张家界走向世界的序幕。好的摄影作品拍完之后配合好的渠道才能呈现完美的传播效果,陈复礼和其创办的《中国旅游》杂志对张家界旅游宣传推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一个旅游景点通过摄影作品被人知晓之后,后续的策划推广也非常重要。

1999年叶文智策划的世界特技飞行大师“驾机穿越天门洞”事件;2001年韩国观光公社社长的赵洪奎通过策划韩国与张家界的文化交流活动、拍摄电视剧、组团到张家界表演文艺节目,让张家界在韩国成为家喻户晓的景点;张同生则在全国率先推出“极限旅游”概念,打造惊险刺激的“天门山栈道游、透明玻璃观景游;所有的这一些列事件持续影响,让“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张家界变成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张家界。而摄影也一直贯穿张家界所有推广活动的大事件当中,持续为张家界旅游发声。

岳阳楼、橘子洲、凤凰古城等湖南经典景区的成名依赖于《岳阳楼楼记》、《沁园春·长沙》、《边城》等经典文章;南宋画家牧溪所作的《潇湘八景图》则让湘江闻名于世;而从张家界开始,湖南后来的郴州东江湖景区、邵阳崀山风景区、长沙文和友等景区的成名则更多的依赖于摄影。

山川胜景由丹青而名、由文章而闻的时代在慢慢的过去,山川胜景由摄影而红的时代则正当时。

图片
一条公路穿行在武陵源中。吴勇兵 摄

如今的张家界
旅游公路像银色的河流
在崇山中蜿蜒前行
带来了全国乃至世界的游客
架起了张家界这处隔绝之地
同外界交流的桥梁
每个来到这里的人
心灵都在这股自然伟力面前
得到了洗涤

图片
刘勇 摄

图片
彭福宗 摄

图片
彭斌 摄

摄影发现中国

也让世界看见中国


本文作者:华剑(前媒体摄影记者、前影像艺术馆研究员)
本文参考材料:丁遵新著《陈复礼传》、《中国旅游》杂志1981年第十八期、《紫荆特刊:摄影大师陈复礼》2013年第一期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你可能更感兴趣

快讯导航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互联网公开信息,经本站整理后方便网友查询。部分信息可能有错误或无法及时更新。您使用前请核实,社会有风险,请小心谨慎,以防上当受骗!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想删除或者修改页面内容,请直接联系我们修改删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