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最能 “打” 的老人 在树木岭菜市场
所属分类长沙快讯更新时间2022-09-20

应该少人记忆都会有一把好用但不好看的手工铁菜刀,用久了在磨刀石上蹭两下立马又无比锋利,只是这些年,似乎不多见了。

刚好前些天听说在树木岭菜市场有个传统菜刀铺子,据说是位老铁匠自己打的菜刀,自己再拿去卖,于是我决定去看一看~

图片

摊位不大,20左右就能买一把,且只收现金。

我问老人,生意好吗?

老人不是很在意:“这块地儿是我自己的,没事就过来摆摆。”

图片

退休了就去做铁匠,一做就是十几年


听老人说,他今年72岁了,年轻的时候做工人,到了退休闲不住,看到别人打铁还挺有味,自己也跟着做,一做就是十几年。

说话的时候老人笑呵呵的,一口长沙腔,大概因为听力不好,每个字还会咬重音。

看我对着一排菜刀茫然不懂,也会问我:“要切菜还是剁肉啊?”

我向老人询问每把菜刀的使用性能时,老人会把身上前倾,侧过一边耳朵仔细听我的回答和询问。

我最先看到的是一把极其轻薄的菜刀:

图源:惟安

拿在手上很轻,却出奇的薄,几乎是我见过最薄的菜刀。

木制刀柄,刃口磨得锃亮,刀面则黑得实实在在。这么一把,只要20元。家里日常使用完全没有问题。

接着我又看中一把砍骨刀,弧度很灵,刀身不算平整,我却莫名想到一种江湖味。

图源:惟安

这一把算是摊上之霸,最贵,55元,切砍剁拍都可以。

有一定厚度,长度大概和女生的手长差不多。表面凹凸不平,刀面没什么光泽感,刀刃虽锋利却磨痕明显。

不规整,却自有一种美感。

图源:惟安

买了刀以后,老人会仔细的给磨好,我这把大概磨了15分钟左右。

图源:惟安

磨刀时我问老人,“爷爷您每天都在这吗?”

老人点点头,“不一定不一定。一般早上六七点出摊,晚上六点收摊,中午还会收一会(摊)。”

我继续问:“这样一把刀要打多久?”

老人告诉我:“一天最多能打7、8把,得两个人,这活一个人干不了。”

磨好刀后,老人会用先用塑料包装把刀身套起来,再仔细包上报纸,最后套上塑料袋。动作缓慢但很仔细。

图源:惟安


菜刀是怎样做成的


在买刀的过程中,我也问了老人一些关于手工菜刀工艺的问题。

老人的回答很有意思:“干净,结实。”
其实就是在说制作菜刀过程中的一次次淬火和锻打,原材料里的杂质被打成了渣渣,被打的“魂飞破散"。杂质少了,所以干净。
而所谓的结实,其实是在反复敲击过程中,刀身每个点都充分受力了,这样才能实现硬而不断,强而不裂。
一把好用耐用的菜刀就是这么来的。

图源:惟安<,/p>

这也是手工和机器的最大区别。

机器轧制出来的钢板菜刀,杂质没被打碎,受力方向和机器方向一致,就会在单点受力时会出现断裂。

所以才会有“拍蒜断裂”这样的事发生。

工艺有许多里程碑,工匠却是例外


准备离开时,正好有个大哥拿着两根钢筋过来,说要找老人给打个工具。

图源:惟安

大哥一边跟老人比划自己想要的东西,一边跟我说,“这是老铁匠了,平时我们要打点啥都是找他,厉害的。”

老人仔细的听,再仔细的问,从长度到用途,每问一句,会停顿一会儿,似乎是在心里推敲要怎么制作。

最后是确认交工的时间。

摊上有四块磨刀石,看起来也经历了很多年岁。虽然外观并不精致,但却实实在在磨出了数不清多少把锋利的菜刀。而那些菜刀都已经被人买走,放在厨房,和砧板相触,在日与夜,年与节的每一天里,布满普通生活的烟火气,完成了无数家庭的一日三餐,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

图源:惟安


临走前,我问,可以拍几张照吗?

老人向后微微挪了一点,和蔼的笑了:“随便拍随便拍。”

小摊没人来时,老人就站着磨刀。磨得很仔细,时不时会用手指试下刀刃。

图源:惟安

为什么会对老人这个小摊感触这么大呢?

因为知道,铁匠也已经越来越少了。

江湖百态,三教九流,七十二行,一十八匠,手工匠人慢慢地退场、消失,一项项老手艺慢慢失传,这或许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有许多新的收获,也舍弃了许多旧的东西。

如果说他是匠人,其实他也只是菜市场里极普通的一个老人家。小成本小利润卖一把菜刀而已,自力更生,营生晚年。

但似乎老人只要往那里静静一站,在磨刀石上将刀子顺势一推,就能把上世纪街头巷尾“磨剪子,锵菜刀~”的童年记忆都唤起来了。

像那扫地僧,大隐隐于市。

匠人匠心,谁能说他不是呢?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你可能更感兴趣

快讯导航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互联网公开信息,经本站整理后方便网友查询。部分信息可能有错误或无法及时更新。您使用前请核实,社会有风险,请小心谨慎,以防上当受骗!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想删除或者修改页面内容,请直接联系我们修改删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