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首批“新型职业农民”杨晓艳见证“禾下乘凉梦”成真
所属分类长沙快讯更新时间2022-10-06

杨晓艳在观察稻子长势长沙晚报通讯员胡宇韬摄

杨晓艳在观察稻子长势。长沙晚报通讯员 胡宇韬 摄

人物名片

杨晓艳,长沙县路口镇隆平稻作公园负责人,长沙哲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长沙市首批“新型职业农民”。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国庆假期,随着长沙县隆平稻作公园千余亩水稻陆续进入成熟期,这一片美如诗画的稻田,每天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今年是基地负责人杨晓艳扎根乡村的第5个年头,5年前,她放弃白领生活,来到长沙县流转土地创建了隆平稻作公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与水稻种植“死磕”,从繁忙的都市一脚跨入希望的田野。

都市白领返乡做起“田保姆”

“你好,我是杨晓艳。”只见来人笑声爽朗,皮肤黝黑。

杨晓艳43岁,湖南益阳人,在创办长沙哲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身农业前,她与田野、农村没有多少交集。

2008年,在广东一家企业工作的杨晓艳因业务往来认识了老乡李晓媚。两人因为多次业务往来,关系逐渐熟络起来。每次两人一起回湖南,看到农村的年轻人很少,留守的老人辛苦劳作,收入很低,心里都很不是滋味。

杨晓艳觉得,年轻人肯回去,农业才会有广阔的前景,她逐渐动了回乡“闯一闯”的念头。

听说她要辞职回乡搞农业,父母非常反对。最终,杨晓艳不顾父母的反对和亲朋好友的不解,辞职回乡,开始了创业之路。

2018年3月,杨晓艳、李晓媚在长沙县路口镇创办公司,同时开始筹建农业基地试种水稻。

创业之路是艰辛的。她每天都跟着农户下田,熟悉农机耕作的各种农具、各个环节,虚心向种粮大户、农业专家请教。杨晓艳说,刚开始创业,她白天蹲在田间地头,晚上则泡在网上,脑子里全是稻田种植。

“我们采取‘企业+村集体+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农民结成利益链,抱团发展。”杨晓艳介绍,她带领团队主导规模流转农村闲置田地,针对这些田地制定了一个三年复耕管理计划,实现全程机械化规模种植水稻,改良土地质量。此举有效盘活了农村闲置田地的利用,通过“经营主体+农户”方式,共流转土地1200余亩,每年带动200余农户劳动就业。

2018年12月24日,公司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名基地为“隆平稻作公园”,并对基地发展寄予了厚望。这也让杨晓艳和同事们干劲十足,开始进一步做好园区规划,根据实际需求,建设了隆平研学园、科技大棚等一些供青少年学生研学的场所设施。随着公园建设的日益完善,各类种业机构也相继落户到园区。

禾下乘凉不是梦

前不久,公园内栽培的巨型稻进入成熟期,杨晓艳随手拍了一段视频发到网上,获得了众多点赞转发。不少网友感叹,这么美好的画面,不正是袁隆平老人生前的心愿——“禾下乘凉梦”的真实写照吗?

“我们想用这种方式缅怀袁老禾下乘凉梦,向袁老致敬。”杨晓艳介绍,该品种巨型稻植株最高可达2.3米,亩产达800斤,稻米颜色可有7种以上,稻米香味可定制。目前隆平稻作公园聚集了16家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所,水稻种植总面积达1200余亩,有500多个品种的稻谷,俨然一座水稻大观园。

作为种业硅谷重点建设项目,隆平稻作公园的总体定位是以水稻种业产业为特色,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稻作文化为支撑,集水稻新技术、新品种展示示范和国际会展、科普研学、特色民宿、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具有国际品牌和国际视野的大型公益平台和山水田园综合体。这里不仅是中国隆平种业硅谷示范基地,也是“一带一路”非洲国家优质水稻品种推广基地,还是现代农业科技转化平台和国家种质资源创新平台。

“禾下乘凉”不再是梦。如今,袁隆平院士梦里的水稻不仅已经成为农民们努力劳作的最好回报,还以其优质、高效、高产、生态、安全的特点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

“公园内有一座手捧饭碗的标志建筑,上面写着‘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我而言,这句话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时刻提醒着我扎根农业,干出更大的作为!”杨晓艳表示,农业如此多娇,她将继续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耕耘梦想,把隆平稻作公园打造成高质量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我为长沙代言

白天松雅湖,晚上文和友,再喝一杯茶颜悦色、坡子街尝几块火宫殿臭豆腐、费大厨吃一盘辣椒炒肉……这里浓浓烟火气,满满幸福感,欢迎大家来打卡。

——杨晓艳

来源:长沙晚报

(新闻转载:长沙社区通)

你可能更感兴趣

快讯导航

网站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互联网公开信息,经本站整理后方便网友查询。部分信息可能有错误或无法及时更新。您使用前请核实,社会有风险,请小心谨慎,以防上当受骗!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想删除或者修改页面内容,请直接联系我们修改删除信息